潜伏式和背负式怎么选?别搞混!选错一台车,耽误一条线!
01. 潜伏式和背负式,看起来差不多,其实“搬货姿势”完全不同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:
去展会上看AGV,看到两种车都很灵活,一个从底下钻进去,一个从侧面背着走,看起来都不错。结果买回去才发现,不对劲:
货架没法配合、定位老是错、拐弯蹭墙、效率还下降了……
这背后的问题,其实就出在——你选错了AGV的“搬货姿势”。
途灵机器人先把这两种 AGV 的“核心逻辑”说清楚:
背负式 AGV 是“自己背货走”,货物放在车顶的平面平台上,像个小平板车。它接近货物后,需要人工或配套设备把货物“放到它身上”,它再一路运输。
潜伏式 AGV 则是“从下面钻进去,把货顶起来”,需要搬运的不是托盘或货物本身,而是带轮子的料车、工装车。AGV钻进去后,用电动升降装置把整辆车顶起来,推走。
听着像“抱”和“抬”,实际用起来,差的不是一点点。
02. 背负式 AGV 更适合“标准货”,潜伏式 AGV 更擅长“搬整车”
举个通俗点的比喻:
背负式 AGV 更像是“手推平板车”,你把箱子摆上去,它负责送过去;
潜伏式 AGV 更像是“机场登机车”,直接把整个料架连车一起运走,连搬运动作都省了。
所以你工厂里的“货物形态”,其实就是判断选型的第一关键。
背负式更适合这些情况:
货物规整、标准托盘、箱装物料等
可以配合滚筒线、机械臂、自动上下货设备
单次搬运不重、节拍要求高
潜伏式更适合这些场景:
有大量现成的料车、工装车,且不想换硬件
不方便人工搬动、但底部能进车
场地复杂、需要灵活调度的产线或缓存区
一句话总结:
你要搬的是“物”,用背负式;
你要搬的是“带轮的架子”,用潜伏式。
03. “看上去很像”的两种车,用起来差别在哪?
你可能会说:既然都是搬运车,不就是平台在上还是在下的区别?有必要这么讲究吗?
真有必要。以下这些细节,一旦选错,问题就来了。
① 装载方式不同,决定你要不要改设备
背负式 AGV 要求货物能准确对准车体平台,如果货台太大、太重、没法自动上货,人工就得一直配合,不仅效率打折,还容易出错。
潜伏式 AGV 只要料车能留出足够底部间隙,它就能“无感对接”,连人都不用盯着。
② 车身高度不同,通行路线不一样
背负式 AGV 背着货,整体高度更高,进电梯、过门口、钻货架下面,都可能受限。
潜伏式 AGV 自身比较矮,连带搬的也是料车,整体重心低、转弯灵活,更适合路线复杂、空间局促的环境。
③ 精度要求不同,选错很烧脑
背负式需要精准定位货物中心,否则一装歪就偏重,甚至掉货。潜伏式则靠机械升降结构找准“车中车”位置,相对容错率高。
换句话说,如果你现场精度保障手段不多,潜伏式更“友好”。
04. 成本上怎么选?别光盯着设备价
不少老板选 AGV,第一句话就是:“潜伏式多少钱?背负式多少钱?”
但真要做项目,设备价只是冰山一角。
来算一笔账:
背负式 AGV 本体便宜,但你得配货架、对接线、自动上下料装置,这些全都是额外开支;
潜伏式 AGV 单价稍贵,但可以直接用原有料车,部署周期短、调试简单、上手快;
从整体交付成本+部署速度+未来扩展性来看,潜伏式在复杂环境中反而更划算。
尤其是生产节拍快、班次密集的车间,时间就是金钱。调试一天少,产能就早回正轨一天。
05. 选哪种,其实不是问AGV厂家,而是先看你工厂自己
真正该问的是:
你现场的物流路径复杂不复杂?转弯多不多?
你是搬货,还是搬车(带轮料架)?
你有没有标准化托盘、标准货位?有没有自动上下料设备?
你更希望哪一步省人工:上货?搬运?卸货?三者都想自动化?
这些问题一旦有了答案,AGV类型基本就定了。
写在最后
潜伏式 AGV 和背负式 AGV,看似只差了一个“搬运角度”,背后却是物流方案思路的巨大分水岭。
选对了,就是“搬运自动化”的得力干将,路径流畅、效率翻倍、维护省心。
选错了,就是“机械化的人工搬运”,不是撞货就是掉货,最后只能靠人兜底。
不是每台AGV都适合每个工厂,选型之前多花点时间搞清楚自己“到底要搬什么、怎么搬、搬到哪”,才是真正省钱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