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台AGV是怎么诞生的?从设计、选型、最后到上线,全流程揭秘!
在很多老板眼里,AGV就是个“现成货”:选个型号、下单付款,装好就能跑。
但真相是——你看到的,是成品;你没看到的,是一整个“项目大剧”的开拍、建模、调度、测试、踩坑、上线,一步都不能省。
今天这篇带你扒一扒,一台AGV从“设想到上线”的全过程,有哪些你不能忽略的关键步骤、常见坑点,以及,作为客户你该怎么参与和预判。
1. 明确需求:你到底是想要“跑得快”,还是“跑得值”?
AGV项目的第一步,不是选品牌、不是比报价,而是三个字:理需求。
这一步没整明白,后面全是凑合,最后再智能的车,也只能干“蠢活”。
1.1 问自己5个问题:
我要搬的货物有多大、多重、多频繁?
场地是什么结构?有上下坡、升降平台、电梯吗?
想节省人力,还是追求产线协同?
路线是固定还是随时变化的?
对效率的要求是“够用”还是“极致”?
1.2 AGV不是通用车,它是定制化搬运方案
小型电子厂用的AGV,跟家具厂、冷链仓库、钢材车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场地、货物、频率不一样,车的底盘、驱动方式、导航、载具都得重新选。
2. 场地调研与方案设计:AGV不是万能的,它只听“调度系统”的话
明确完需求后,AGV项目会进入**“地形规划阶段”**,这一步,专业的厂商会直接派人到现场来干三件事:
2.1 勘测场地:
路宽多少?有没有狭窄通道、临时障碍物?
地面平整度、坡度是否符合AGV通行标准?
现场光照、信号、电源布置会不会影响导航?
2.2 模拟流程:
货从哪儿来、到哪儿去,搬运路线怎么跑最短?
哪些点要设站台?有没有缓冲区、转运区?
要不要加升降台、顶升装置、托盘移载模块?
2.3 初拟调度逻辑:
是一台车跑所有工位,还是多车协同?
同时起步会不会堵车?路线交叉怎么避让?
优先级、任务队列、自动充电策略怎么设?
3. 打样与定制:一台AGV,真的可以是“独一份”
到了这一步,AGV项目开始进入“硬件开发+软件搭建”的阶段了。别看车都长一个样,里面定制的门道可不少:
3.1 车体设计:
是皮带输送?滚筒对接?顶升?潜伏牵引?
要不要定制护栏、感应门、自动卸货装置?
跑的是直线?还是有复杂U型弯?转弯半径够不够?
3.2 通信协议打通:
是不是要接MES/WMS系统?接口能不能适配?
要不要支持RFID扫码、PDA确认、人工按钮对接?
3.3 导航方式选型:
磁条?二维码?激光SLAM?视觉SLAM?全靠场地适配。
老旧车间?建议磁条+二维码混合方案,稳。
环境变动频繁?建议SLAM导航+地图更新能力。
4. 调度系统部署:一切能不能跑起来,全看“大脑”是否聪明
AGV再好,没个靠谱的“大脑”调度系统,就像五台宝马在红绿灯前互相“顶牛”——动弹不得。
4.1 调度系统负责啥?
管任务分配(哪个车干哪件事)
控交通规则(哪辆车先走,谁给谁让路)
管电量策略(电量不足优先回充)
管故障监控(哪辆车掉线、碰撞、跑偏,后台秒报)
4.2 多车协作,全靠它调度有序:
同时跑20台车,不出一台“打架”,靠的不是运气,是调度算法。
好系统能实时避障、重排路径、同步多工位任务,让车队像训练有素的舞者,不乱步子。
调度系统是AGV灵魂,千万别只关注硬件参数,忽视了“大脑”的版本、功能、升级策略。
5. 联调测试与上线运营:真正的“折磨期”才刚刚开始
不要以为车子装完、系统跑起来就万事大吉了。
最真实的场景测试、Bug排查、参数优化,都是上线前的“持久战”。
5.1 什么叫联调?
车要能认路,得测试所有导航点位;
车要能对接工位,得反复调对接精度、到位响应;
一堆车要能一起跑,得模拟真实订单高峰,看看会不会堵成“交通事故”。
5.2 联调会出现什么坑?
贴的磁条不牢,几天就掉;
光线变化大,二维码识别失效;
电梯接口逻辑不同,AGV上不去;
调度逻辑复杂,优先级设置冲突导致死锁。
5.3 什么时候算上线?
连续72小时无人干预自动运行,成功率≥99%;
所有异常报警能在后台实时响应、自动记录;
操作人员能通过面板简单操作+异常手动干预;
车队定时充电、智能调度、任务实时反馈不卡顿。
6. 最后总结
一台AGV从设想到上线,看似只是个设备买卖,实则是一套复杂的“工厂协作重构”:
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因地制宜;
没有神车,只有合适的系统;
不是谁家车最贵就最智能,而是谁家调得准、跑得稳、后期跟得上。